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戚風蛋糕

 戚風蛋糕的緣由:

蛋糕一般有海綿蛋糕/Sponge和戚風蛋糕/Chiffon Cake。

Chiffon實指一種布料,類似絲绸但是有没有像絲绸那樣難保養,這就是喬其纱。

很多時裝都用其來設計的。

因這款蛋糕的口感和組織特别柔軟,綿滑,所以就叫做ChiffonCake。音譯戚風蛋糕。

海綿蛋糕完全靠打發蛋(全蛋或是分蛋)來形成蛋糕組織裡的孔隙,

典型的海綿蛋糕里只有蛋、麵粉、糖。

口感比較結實、綿密,吃的時候容易覺得噎喉嚨(和戚風相較來說)。

戚風蛋糕是改良的海綿做法,是一個美國廚師發明的,

裡面除了蛋、麵粉、糖,還放了植物油、水(增加組織濕度,使口感蓬鬆且濕潤),

但是因為麵糊比較濕、不 容易膨脹,所以要加BP幫助麵糊發泡、膨脹。

戚風麵糊因為比較濕,烘烤時需要攀著烤模壁往上爬升,否則麵糊不會長高,

蛋糕會扁扁的,組織也會有點硬、没有 孔隙。所以烤模壁最好不是防黏的,否則麵糊就爬不上去了。

黑森林蛋糕

德國的黑森林指的是南部的巴登‧符騰堡邦,黑森林最有名的當然就是黑森林蛋糕囉!但你知道黑森林蛋糕是怎麼來的嗎?
「Schwarzwälderkirschtorte」這個字在德文的意思就是我們熟知的黑森林櫻桃蛋糕,真正的德式黑森林櫻桃蛋糕通常由4層巧克 力海綿蛋糕體鋪疊而成,表面覆滿鮮奶油、巧克力碎片及以櫻桃做為裝飾,特別的是加入了Kirschwasser(櫻桃烈酒原汁),讓奶油增添一股櫻桃香 氣,4層巧克力海綿蛋糕體亦鋪上酒釀櫻桃,目的是要讓蛋糕吃起來有溼潤的口感和散發濃濃的櫻桃香味。(德國法令規定,黑森林蛋糕的鮮奶油部份,必須含有至 少80克的櫻桃烈酒原汁,才能稱之為「黑森林蛋糕」喔!)

關於黑森林櫻桃蛋糕之名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些歷史學者認為黑森林櫻桃蛋糕這個名字與黑森林地區婦女所穿的傳統服飾有關:黑色裙子(巧克力薄片)、白色上衣(鮮奶油)、頭上戴的紅帽子自然就變成櫻桃了,關於黑森林蛋糕名字的由來有幾派不同的說法:
黑森林婦女傳統服飾
1.16世紀─歷史學者一般相信黑森林蛋糕源於16世紀末的德國巴登‧符騰堡邦 (Baden-Württemberg),森林之於德國人的想像是安靜的(Waldeinsamkeit),甚至是寂靜的,因此「黑森林」之名是浪漫德國 人對於森林的浪漫解讀:黑暗又神祕。這段時期,巧克力漸漸開始成為德國人做蛋糕和餅乾的食材之一,當時黑森林地區正以酒釀櫻桃與以Morello酸櫻桃釀 成的櫻桃白蘭地(Kirsch)聞名,於是結合櫻桃與巧克力,好吃的黑森林蛋糕就這麼誕生了,黑森林蛋糕這個名字,則是在櫻桃酒問世之後而被命名的。
2.1915年:根據黑森林小鎮Triberg「Cafe Schaefer」咖啡館的說法是Josef Keller(1887-1981)是黑森林蛋糕的發明人,Keller為Café Ahrend(即現在的Agner咖啡館,位於Bad Godesberg)的點心主廚,1915年,Keller發明他稱之為「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的奶油蛋糕。
酒釀櫻桃
酒釀櫻桃

Keller退伍之後,Josef Keller在Radolfzell開了自己的咖啡館,1924-1927年,August Schaefer擔任Josef Keller的學徒,幾年後,Josef Keller將他的所有食譜交給August Schaefer,其中當然包括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的配方食譜,August Schaefer其子Claus Schaefer,Café Schaefer的現任主廚,也因此擁有Josef Keller的獨家食譜。時至今日,在Café Schaefer,你才吃得到是風靡全球純正的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
e9bb91e6a3aee69e97e89b8be7b395
3.1930年:據Tübingen鎮中心檔案研究員Udo Rauch的研究指出,Erwin Hildenbrand這位甜點大師於1930年春天在Tübingen的Café Walz咖啡館率先推出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
所以,1934年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首度出現在JM Erich Weber名為「250 Cake – Specialty and how they are created」一書中;1949年: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被評為德國人氣蛋糕第13名。
與黑森林蛋糕有關的節慶:
美國將3月28日訂為黑森林蛋糕節,
德國巴登‧符騰堡邦也有糕餅節,每二年舉辦一次,下屆舉辦時間為2012年5月6日。





資料來源:http://www.sunchoice.url.tw/sunblog/?p=599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起司蛋糕


起司蛋糕也叫乳酪蛋糕,最早源於希臘。羅馬帝國統治後,在西元前 1世紀時一位政治家(Marcus Porcius Cato)發明了一款起司蛋糕的配方用於酬神,有趣的是,他的意外寫下的蛋糕配方廣為流傳,不過他的政治著作就沒有這樣的人氣了。 

歷史學家後來發現在西元230年時,有一位希臘家Athenaeus記載了一款配方,為現代起士蛋糕的最初版本,當然,當時的製作不如現在精緻。 

"Take cheese and pound it till smooth and pasty; put cheese in a brazen sieve; add honey and spring wheat flour. Heat in one mass, cool, and serve." 
(“拿些起司搗一搗,直到它滑順,放在銅篩裡,再加些蜂蜜和麵粉,再攪一攪,等它涼,就可以吃了。”) 

西元1000年時,羅馬人將起士蛋糕引進大英帝國及歐洲大陸,漸漸地被各地的人們接受,每個地區也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配方。 

西元1545年一本傳統食諎裡的起士蛋糕配方意外使這項甜點大為風行,雖然裡面的英文要讀懂有點難度: 

“To make a tarte of Chese - Take harde Chese and cutte it in slyces, and pare it, than laye it in fayre water, or in swete mylke, the space of three houres, then take it up and breake it in a morter tyll it be small, than drawe it up thorowe a strainer with the yolkes of syxe egges, and season it wyth suger and swete butter, and so bake it.” 
(“起司塔:硬起司切片加入水或牛奶,靜置三小時後,過篩後加入蛋和奶油,再用糖調味,放入烤箱。”)
起士蛋糕是口感上類似於提拉米蘇或是慕思之類的糕點,但本身又不若兩者來得綿軟。
有時起士蛋糕看起來不太像一般蛋糕,反而比較像派的一種。 














提拉米蘇



提拉米蘇,義大利語中「Tiramisù」意思是「帶我走!」,故譯作提拉米蘇更爲適切。「帶我走」(pick-me-up)之說指涉配方中含咖啡因的濃縮咖啡與可可共振帶來的輕量興奮作用。
這一甜點自1980年代中期走紅,今日,世界各地的各色高檔餐館都可能供應此甜點,而不為義式餐館所專供。它的配方中最具創新意義的是咖啡風味的起司奶蛋液,這一新口味亦為蛋糕、布丁等其它形式的冷熱甜點所吸收。
為保存提拉米蘇原始風味 真味上品 使用保麗龍包裝
Tiramisu在義大利原文裏,「Tira」是「提、拉」的意思,「Mi」是「我」,「Su」是「往上」,合起來就是「拉我起來」的意思;也有另一種解釋是「帶我走」,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起源傳說在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裡已經什麼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準備乾糧,把家裡剩下所有能吃的餅乾與食材包進這個糕點裡。
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
這個傳言僅在中文網路上出現,並沒有任何原始資料的支持。考慮到提拉米蘇的結構和保存的困難,將其作為出征點心基本可以歸於某個吃過提拉米蘇的中國作者的想像。

Brownies



巧克力布朗尼又稱為布朗尼、波士頓布朗尼(英文:Chocolate Brownie),是一種小塊、濃味、像餅乾的巧克力蛋糕,以它富含的巧克力色(brown)而得名。有時會覆上一層乳脂軟糖(fudge),或是在蛋糕體中混著核桃一類的乾果,和碎片(巧克力、奶油糖果、花生奶油或其他)。而一般相信布朗尼首次問世是在1897年Sears and Roebuck百貨公司目錄中. 布朗尼通常一層巧克力糖衣或糖霜,也可能是增添香草或薄荷香氣的糖衣。






布朗尼的發明就像很多的美食,很可能只是一個意外的結果,也許是製作巧克力蛋糕時太過粗心,忘記加入像是發粉、泡打粉一類的發酵劑,今日的製作食譜則有許多變化,而比較簡單的版本通常被用作烹飪教學或美食入門導引使用。
有些場合上桌方式是將布朗尼加熱後,配合冰淇淋成盤(這種吃法又稱為「時尚的布朗尼」,brownie à la mode),有時會加上打發的稀奶油,在餐廳的餐後甜點尤其常見。今日全美國的布朗尼已蔚為風潮,因此在歐洲各大烘焙店都可尋得蹤跡,在日本甚至成為某些主題餐廳的招牌新秀。
另一種美國的點心Blondies是以黑糖或紅糖取代可可粉,有時會改用白巧克力、碎片或乾果。


布朗尼,可以稱的上美國人最愛的一款“蛋糕”。
依口感的不同又可粗分兩大類:最早的布朗尼口感鬆軟,比較像蛋糕的;後來流行口感比較紮實、油膏到近乎像巧克力牛奶糖(fudge)的布朗尼。
無論哪一種,對美國人來說,布朗尼其實不是蛋糕。
如果你翻美國的烘焙食譜,在蛋糕類別裡,十之八九我保證你找不到它。因為它被分到 Bar / Cookie 那個類別裡去了。(註:不要被 Cookie 這字嚇到,以為會脆脆的?美國人偏好吃軟的餅乾)
它和所有歷史悠久的蛋糕一樣,蛋糕的製做方法是會隨著時間和人們的口味調整,最後蛋糕呈現出來的面貌自然也跟著改變。
哈哈~製作難度其實不高
但.....味道的好壞就....= =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甜食的起源


貪愛甜食與甜食
法文的「gourmandise」(貪愛甜食;貪愛美食)指的是人對某些食物,特別是對呈現出甜味的食物感受到無可抵擋的誘惑。而這些食物本身亦稱作「gourmandises」或「douceurs」(甜食)。除了因大量含糖產生了在營養及能量價值上的好處以外,吃甜食在大多數人身上亦生出無比的悅樂。



在食物史中我們並不知「貪愛甜食」這字於何時出現,也就是說在人類史中這像是一種突變,由對吃的單純需求脫軌而出,終結於完全受嗜甜食之欲的支配。一旦飽食的需要得到滿足,我們首先便屈服於那些比日常糧食更受喜愛的食物,這種選擇是奢侈飲食之首要。貪愛甜食也和人類的存在同樣古老,我們在西班牙瓦倫西亞(Valence)附近的阿黑涅(Araign[e′]e)洞窟裡距今一萬兩千年前的壁畫和印度中部帕夏馬迪(Pachamadi)的石窟壁畫中可以觀賞到。帕夏馬迪的壁畫描繪著在懸崖峭壁上採集野蜜的危險舉動。我們勇敢的遠祖早就有一張貪愛甜食的嘴(bec sucr[e′])!(要注意高度演進的動物也是貪愛甜食的。)
當文明出現,人會想在龐大的集體盛宴中食用特殊的食物,意即稀有且誘人的食物,來突顯社會生活或宗教生活的重大時刻。通常來說,動物甚至是俘虜的血腥獻祭,就會構成這份十足十特別菜單中的主要菜餚;祭司則藉由對其有保護及協助之恩的神祇獻上祭物來展開慶典。
在長期被禁止使用刀刃的女性這邊,女人生來就負有讓植物授粉、萌芽及結實的任務。她們以新近的收成或初次的收穫,植物性食物或乳製品,盡可能地準備美味的供品,向相關神祇(向來為女神)祈求再一次的施恩。那麼,什麼是極其美味的味道?不就是最甜美、最誘人的甜味,蜂蜜的味道。
於是,用穀粉、牲畜的奶汁、樹木的果實以及蜂蜜,由已經是生活創造者的女性製作的糕點,就這樣成為女性的祭品。稍晚在糕點製作中加入了蛋,此乃重生的重要象徵。
緊接著,在一個長期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裡,快速商業化的糕餅製作成為男性的領域,而各種文化裡的宗教或社會慶典傳統食物和家中點心則讓女性去照料。
但從二十世紀以來,所謂技術的進步逐漸將糕餅產業變成像是兩大美食派系之間的小角落,一個在專業的行家以及慷慨大方的母親之間的角落。在新興的「市場學」的推動下,隨手可買的現成精緻甜點——糖果、巧克力、餅乾、果醬、冰淇淋及糕點——自此加入了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許許多多男人和女人以閱讀烹飪刊物、雜誌、食譜來打發週日,也越來越受到食譜的鼓動而動手和麵。這或許指出了某種重回原點的普遍傾向。二十一世紀是否會是個熱愛甜食的世紀還不得而知。
<節錄自甜點的歷史>
總而言之呢~甜點的魅力自古以來都沒變過☉..☉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有一天,
噓紅梨跟蓄稍涼墜入愛河
結果.....................................
第二天就被撈上來了......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喔......嗨~進來記得拖鞋....................(☉..☉)
吳聲昀好煩~~